本报讯 (郭恒 潘星宇 梁建山) 近年来,坎北街道以党建为引领,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,通过建强战斗堡垒、激活人才引擎、深化产业融合等举措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,跑出了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治理有效的加速度。
建强堡垒,筑牢乡村振兴“主心骨”。“村子强不强,要看‘领头羊’;班子硬不硬,关键看核心。”街道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“第一抓手”,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,打造政治过硬、本领过硬、作风过硬的“领头羊”。通过开展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“擂台比武”、专题培训等活动,提升村干部发展产业、服务群众、化解矛盾的能力,让党组织成为群众遇事想得起、办事找得到又靠得住的“主心骨”。
同时,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,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向村民小组、产业链、合作社延伸,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、党小组设在项目上,让党员在乡村振兴一线亮身份、作贡献。在特色种植基地设立“党员示范岗”,在乡村建设项目成立“党员先锋队”,形成“支部领着干、党员带头干、群众跟着干”的生动局面。
重用人才,锻造乡村振兴“生力军”。人才是乡村振兴的“源头活水”。通过“引、育、留”三措并举,打造一支扎根乡村、服务乡村的人才队伍。实施“人才回引”计划,通过政策扶持、情感联络,吸引外出务工青年、大学生、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,带回资金、技术和新理念;同时,立足本土培育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,通过技能培训、结对帮扶等方式,提升村民种植养殖、电商运营等能力,让“本地人”成为乡村振兴的“主力军”。此外,还积极推动机关干部、科技人才下沉乡村,建立“科技特派员+村党组织+合作社”帮促机制,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、市场对接等服务,破解乡村发展人才瓶颈,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各显其能。
融合产业,激活乡村振兴“动力源”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,通过“党组织+合作社+农户”“党建+电商”等模式,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让村民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。
强化治理,构建乡村振兴“新格局”。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将党组织的领导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,构建“党组织领导、村民自治、法治保障、德治教化、智治支撑”的治理体系。通过建立“党员联户、网格管理”机制,让党员担任网格员,收集群众诉求、化解邻里矛盾,把问题解决在基层、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党建赋能乡村振兴,既是方向也是路径。如今,在坎北广袤乡村,党组织的旗帜在一线飘扬,党员的身影在田间闪现,产业发展的活力持续迸发,一幅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加速铺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