滨淮镇:健全“河长制”改善水环境
2025-09-25 06:30   浏览人次:

      本报讯 (刘冬 孙闻) 近年来,滨淮镇紧紧围绕“生态之乡、临港之城”的发展目标,把建立健全“河长制”作为改善水生态环境、推动乡村振兴的主抓手,有力有序有效地做活镇域水文章,现在全镇处处展现一幅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生态文明的新画卷。
      针对镇域面积大、范围广和河道密布的实际,着力发挥好生态优势在乡村振兴当中的巨大作用。镇农业一条线干部,尤其是水管站职能部门,在制定好河道治理统筹规划的同时,采用专业设备,逐年逐河道清淤清障,并对河岸开展植绿和补绿工作。将镇南干渠两岸原本杂乱无章的违建和菜地、瓜地等统一清理改造成错落有致、四季常绿的景观绿化,大大提升了集镇颜值,有效保护了河道生态。
      为了把“河长制”工作落到实处,镇水利管理服务站紧密配合镇政府,将每条河道的管护责任明确到具体河长,并在河道两头显眼处插牌公示河道基本信息及河道包干河长名字,形成“条条河道有人管”的良好治理格局。河长们定期开展巡河,发现问题及时跟踪解决,做到问题早发现、早处理、早见效。
      聚焦原生态环境保护与造景添绿相结合。对硝场、东滨等村,主干河道入村口处,进行精心打造治理,不仅拓展延伸了生态河道治理建设标准,还多维度促进生态治理提质增效。将河道与农文旅融合打造,使之摇身一变,成为亲水长廊、休闲公园、口袋公园、游乐休闲地,不仅为村民提供休闲的好去处,而且还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。
      聚焦“七位一体”工作机制,提升河道管理水平。建立健全“党支部+网格员+企业负责人+河长+街长+部门负责人+分管领导”的“七位一体”生态环境闭环管理机制,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、交流会、反思会、现场促进会和推进提升会,将生态环境保护排查整治工作纳入月度、季度、年度工作考核,实行工资奖励和经费拨付考核相结合,倒逼工作落细落实,使生态环境长效管理落地见效。

扫一扫,手机分享